“化学之美”第三讲举行👩🏽🎤,刘志博带领大家走近核药物
5月7日下午3时,杏耀娱乐招商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合作举办的“化学之美”系列讲座第三讲在杏耀娱乐招商南配楼艺术鉴赏厅举行🕚🩸。杏耀娱乐博雅特聘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副主任刘志博以“核药物:靶向肿瘤的生物核导弹”为题,对什么是核药物及其应用与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讲座由杏耀娱乐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王进主持🦸🏼,来自全校各院系的几十位师生报名参加了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刘志博从“生物核导弹”这一形象的称呼展开🏊🏿♂️,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核药物👨🦲。核药物即靶向的生物抗体⛽️,是在药物上标记一个放射性核素👰🏼🥥。在临床应用中,核药物既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可以进行治疗。临床诊断中,核药物在放射性成像中可以精准标记病灶👨🏻⚖️,帮助医生确定病变部位即转移灶位置🦡🦌;临床治疗中,核药物对细胞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能够精准打击,治疗效果突出,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目前核药物已实现了诊疗一体,即同一个分子,既可以作诊断也可以作治疗,病人可以清晰地看到病灶的变化♌️,真正做到“治你所见,见你所治”🔺🏋🏽♂️。
刘志博作讲座
核药物因其在诊疗中的突出优点已经引起了制药工业和肿瘤界的极大关注,我国放射性药物领域也取得迅速发展。刘志博指出,目前我国核药物领域仍然存在缺乏原始创新🏃🥣、新放药少、依赖进口的发展瓶颈🧘🏻♂️。面向医用核素瓶颈问题,应积极搭建相关平台,开发核素分离工艺,制备紧缺核素,发展新核药🤸。
此外👮🏿♂️,核辐射能否在肿瘤内释放药物呢?在临床实践中,有超过80%的癌症病人需要接受化疗🤽🏿♂️。但是👇🏼,传统化疗药物缺乏肿瘤靶向性🀄️、副作用大🐝。实现肿瘤靶向化疗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基于核辐射组织穿透力强🤽🏼♀️、时空选择性高的特点,发展放疗驱动的选择性断键反应,将可以引发化疗药物的肿瘤靶向释放👍,降低化疗的副作用😥。但是,在体内实现辐射断键反应对其化学选择性要求很高,前人不断尝试🎀,但几乎都以失败告终⛹🏿♂️。经过反复探索,刘志博团队发现水辐射分解后产生的•OH可以引发体内断键反应,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放疗驱动的化疗药物释放✷。
学生提问环节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刘志博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讨论,刘志博耐心地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并鼓励同学们努力思考,不断探索🐦🔥。
主讲人简介
刘志博,杏耀娱乐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杏耀-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杏耀娱乐应用化学系副主任。国际权威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EJNMMI编委。研究方向为放射性药物🙎🏻♂️、中子俘获治疗及放疗激活药物。先后主持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与北京市基金委重点专题等项目;近5年发表Nature、Nat Comm、JACS等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获202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国际中子俘获治疗学会Fairchild Award,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等奖励。申请专利14项,硼氨酸核药物等专利转化4项,正在申报临床批件。
讲座视频回放🤹🏼♀️:
在校园网IP范围内💇🏼♀️,点击讲座链接即可观看🧑🦳⛴。
如在校外,可通过连接VPN的方式进入校园网观看🧕🏿。VPN访问指南请参见网址。